此外,地方政府也在密集出台政策和规划,支持智能家居产业迅速发展。
业内人士称,期货业很难再靠经纪业务生存,有了创新业务,期货行业转型将有据可循。北京一位期货经纪人对此表示强烈的反感:东航期货简直是整个行业里的流氓,零佣金是给行业抹黑自降身价,我们全国一线的经纪人已面临最大的生存危机,很多人恐将惨遭失业。

而业内人士认为东航期货此举属于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,其为了争取更多的权益和保证金数量,放弃佣金收入,以此拉拢客户资金,进一步加剧了期货行业的恶性竞争。在东航期货宣布进入零佣金时代以及允许网上开户后,上海证监局有关人士立即前往东航期货了解情况。知情人士表示证监局并未作出任何阻止措施,截止目前东航期货网上开户仍可正常进行。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大趋势,与其等别人来革我们的命,不如自己来场革命。南华期货某业务员表示,以后卖产品将成为主流,但期货产品收益达不到10%以上的固定收益,恐怕也难以维继
其次降低市场交易成本,减少市场佣金消耗,更好发挥市场定价功能。2012年11月,证监会陆续向符合标准的期货公司发放了资管业务牌照,期货行业有了自己的资管业务资格。第二,在本轮白酒业的调整中,正在透露出渠道规范化的趋势,白酒渠道开始向大型综超,以及像四川1919这类连锁酒类专卖平台转移,这是洋酒团队在渠道管理中较为擅长的部分,但要看其能否把握住品牌运作的另外三分之二部分,尤其是白酒消费者资源问题。
但问题是,白酒的品牌战略到底怎样才是正确、高效的?在谢一颖看来,白酒的品牌运作包括三大方面:品牌战略、品牌接触点管理和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管理,洋酒团队只擅长其中的三分之一,其局部的品牌运作能力实现了超越。谢一颖明确表示,但从中长期看,仍有潜力。作为白酒上市公司中唯一被外资控股的企业,老外对白酒的理解和国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。有人甚至认为,如果在水井坊高层中不能引进真正懂中国白酒的人才,其前途未卜。
在国内,渠道是白酒行业的重要资源,有了渠道,就有了整合社会资源的空间。据悉,农历马年春节长假还没结束,谢一颖就于2月5日探访了成都、潍坊、兰州等地的市场。

在日前的预亏公告中,公司表态,为适应新的市场格局及消费趋势,公司梳理调整并开发了新的主导产品线,将加大对中低端品牌的培育,尽快提升中低端市场份额。当年,水井坊以考古发掘为品牌支撑点高姿态进入2000年白酒市场时,成为当时最贵的白酒,并且销售异常火爆。不过,困扰水井坊的还有渠道问题。相类似的还包括沱牌舍得、国窖1573等。
公司以洋酒思维运营白酒品牌、销售,但市场的选择最终让这种不接地气的做法沦为业界菜鸟。对此,帝亚吉欧已有将水井坊打造成知名白酒国际品牌的计划。其中,美国市场及欧洲市场保持稳定增长,高档和超高档苏格兰威士忌强劲增长35%。然而,致命的是,它不如本土团队更懂‘土豪的需求。
至于水井坊的潜力,业内认为,第一,市场相信,白酒消费者的体验要求将越来越高,而这正是洋酒团队的优势。谢一颖说,第一,它是亚洲金融危机后消费升级的产物。

谢一颖认为,擅长大卖场、连锁超市这种规范的渠道运作的洋酒团队,面对碎片化的白酒渠道管理,就成了菜鸟。但老窖和沱牌有中低端市场托着,而没有中低端产品的水井坊,就只有亏损了。
显然,对于渠道的调整,让水井坊付出了代价,公司披露,由于对原总代的库存做退货处理,冲减2013年当期销售收入约8000万元。碎片化、多元化、多分级、相对不规范,是白酒渠道的特征。不接地气预亏1.6亿元翻身仗或需等三年水井坊败给了洋思维除了水井坊,白酒上市公司2013年的年报尚不足以反映其真实的经营冷暖。另外,背靠帝亚吉欧这个全球领先的高档酒业集团,水井坊具有拓展海外市场的条件。它代表了这样几个东西。水土不服后果很严重从水井坊公告的情况看,它2013年的亏损赶超酒鬼酒,就说明它自身肯定存在问题
某银行理财师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在银行自有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的同时,代销产品规模已经在缩减。代销产品需加强风险揭示/其实,针对银行代销业务现状,监管部门也多次发文规范银行理财。
然而代销产品的问题并未就此打住,是否应该将银行自有理财产品与代销产品完全分开,设立独立代销窗口呢?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目前银行自有产品都没有独立的窗口,从人力成本来考虑没有必要,但银行应加强风险提示。近两年,随着银行自有理财产品不断推出以及代销产品日益暴露一些问题,银行在代销业务上已有所收紧,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更是收缩该项业务规模,倾向销售自己的产品。
昨日(2月13日),有媒体称工行全面停止代销,多家银行也在收紧。不可否认的是,近年银行代销产品问题频出,作为人们心中最信得过的理财机构,银行在代销业务上正面临新一轮转型。
他同时表示,现在代销主要是因为信托等产品相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更高,银行有一些高端客户需要配超高收益的产品。避免银行代销出现问题需要买者自负、卖者有责,银行要宣传适当,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。上述资产管理研究院研究员表示,代销和直销是否分开,目前来看作用不大。好多投资者被误导,是因为以为产品背后都有银行的信用做背书。
某资产管理研究院研究员也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银行代销产品频出问题的关键还是盈利模式。就目前银行的盈利考核模式来看,比较难实施。
利益驱动下就很可能出现宣传不规范,投诉处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。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作为金融中介,银行具有较强的渠道资源能力,代销产品非常正常,海外银行业也有大量的银行代销业务,但需要银行提供给客户足够的风险揭示。
代销业务问题很多/日前,银率网发布的2013年度报告显示,有72%的受访者表示,年内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,均遭到不同程度的销售误导,其中,将保险产品当银行理财产品或储蓄销售的现象最为普遍,占比达32.66%。银行代销产品,必然是哪种产品利润高,就代销哪种产品。
将基金产品作为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误导行为占比为26.61%。其实,还是有很多银行员工倾向于销售银行代销产品,因为银行代销产品给出的提成很高,一般都在1%以上,上述理财师直言,就我个人而言,我很少向客户推荐代销产品,如果客户通过我购买了代销产品,虽然一次性可以拿到一些佣金,但高出银行收益的代销产品,也会将吸引客户不断追求高收益产品。如果某一天银行没有那些高收益的代销产品了,客户也会通过其他渠道购买,这样我的客户也会逐渐流失。(实习生崔天醍对本文亦有贡献) 标签:每日经济新|行理财产品|理财师责任编辑:杜思思 杜思思。
某信托公司人士此前也向记者透露,大多数银行在代销信托产品审核过程较以前严格了,主要原因也是之前代销产品出现问题,影响了银行的声誉。上述银行理财师告诉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,在银行理财产品种类还比较匮乏之初,银行通过代销信托、保险、基金等理财产品弥补自身不足。
现在出现问题大家都是相互推责,全金融牌照后,在封闭的链条中就都要承担责任。银行代销业务或将迎来新一轮变化。
从理论上来讲,由于银行风控能力比较强,银行自主研发的产品风险度比代销产品的风险会小一些。全金融牌照的金融集团出现后,就无所谓代销了。